区位交通情况
本开发区是距离天津市区最近的河北省级开发区,位于霸州市最东部,三面与天津地壤相连,嵌入天津市域,距天津市区仅25公里,距天津港60公里,距天津机场35公里,距北京市区90公里,津保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并设有津西第一出口,京沪高速公路、津保高速铁路依境而过。形成了依托中心城市和空港、海港发展经济的独特区位优势,并与京津两大城市有着广泛、密切的经济技术合作。
总体规划情况
开发区规划总面积10.7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可以概括为“一核、三心、三轴、七片”,整体强调轴廊带动、中心集聚、组团整合的原则。“一核”指位于规划区中部T形综合服务带内的综合服务核;“三心”指位于中部T形综合服务带形成的三个功能核心,分别为依托北部物流、商贸功能形成的产业服务核心,以及结合新规划住区打造的休闲宜居核心;“三轴”指依托规划区内主要交通廊道津港道和霸扬公路贯穿东西的空间发展轴,以及南北向连接规划区主要核心的功能联系轴;“七片”指依托规划区现状基础及周边条件形成的七个功能片区,包括中部的T型综合服务片区、北侧和东侧的四个工业片区、西侧和南侧依托老镇规划形成的两个居住片区。
产业定位
以食品加工及包装、装备制造、新材料、汽车配件、现代商贸仓储物流等为主导。
园区主导产业
①食品加工;②新材料;③包装材料;④精细化工。
资源优势
开发区拥有丰富的土地、地热、水资源优势,能源供应方面电价0.56元/度、天然气价3.12元/立方米,人力资源丰富,平均用工工资约2500—3000元/月,各类成本均低于周边天津市各园区。
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情况
园区建成区基础设施累计投入4.5亿元,完成了起步区“九通一平”建设,完成了两横五纵路网建设,完成了道路的排水工程以及绿化、亮化工程。区内建有35KV变电站一座,架设双辅高压线路40公里,110KV变电站已完成设计选址,220KV变电站正在建设。燃气入区工程已具备供气能力,通讯及宽带互联网服务已实现一区双网(河北、天津),区内建成一小型水厂。管委会成立以来,相继启动了园区总体规划编制、新建污水处理厂、津港道东伸(河北境内)、打通与天津快捷通道、津港道绿化翻修、码杨线改造提升和新建创业路—益民大道等重点工程。
园区发展建设及招商情况
近年以来,开发区总投资3.5亿元的6项重点工程,已开工建设5项,已累计投入资金1.03亿元,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津港道东伸工程等均稳步推进。项目建设方面,共运作亿元以上项目29个,总投资343.23亿元。其中:续建亿元以上项目1个,总投资35.83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个,总投资46.4亿元;计划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个,总投资89.8亿元;共谋划亿元以上项目21个,总投资171.2亿元。
开发区成立了多个招商团组,面向本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南资北移项目、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项目、不发达地区进军滨海新区优势项目等方向,综合运用定向招商、协会招商、委托招商、商会招商、以商招商、亲情招商、展会招商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开展招商活动。
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情况
近几年,津港开发区在与京津地区的经济合作、承接产业转移方面主要取得了以下进展和成果:
1、成功引进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特高压杆塔试验站项目和国网富达碳纤维导线生产项目,并不断吸附电力行业相关企业落户,实现了以高等科研院所为支撑,电力科技企业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2、协调天津联通公司光纤接入,实现了开发区通讯方面的一区双网,区内企业可自行选择安装河北和天津的固话、宽带通讯业务。
3、通过与天津市西青区、武清区的沟通协调,开发区津港道东伸打通天津快捷通道工程已开工建设,道路的建成将打通4.3公里的交通壁垒,一改以往两地交通除荣乌高速外要绕行112线取道王庆坨或绕行当城、辛口一线的不便,解决开发区与天津西青区两地的交通掣肘,增强两地的经济合作。
4、成功引进天津市朝日集团、四友科技、贝司克斯乐器、康师傅控股集团华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优势产业转移企业,同时,金拜克自行车有限公司、福兴彩印包装有限公司等区内本土企业与天津有着广泛的业务合作,长期有效地吸纳资金、人才落户开发区。
5、天津市引进的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加之毗邻天津的地缘优势,带动了本区一大批提供服务配套的企业蓬勃发展,这些企业经营范围涉及食品加工、电子零部件、自行车零部件等,广泛的合作促进了经济共生良性发展。
6、与北京、天津的各类产业协会加强业务合作往来,以召开行业峰会、委托开展招商、寻求技术合作等多种方式拓展招商引资领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式上不断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