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情况
2023年,石景山区工商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对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和工商联工作的决策部署,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服务“两个健康”的有力抓手,开展“同心建功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采取“引”“育”“助”“宣”方式构建理想信念教育矩阵,不断提升理想信念教育质效,举办各类教育活动17次,参与企业数量千余家,广泛凝聚民营经济人士思想共识。
二、主要做法
(一)“引”字当先固根基,在加强政治引领上重成效
一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同心建功新时代”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商会,举办“民企学堂”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系列专题宣讲,通过全面系统解读,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家的“四个认同”。召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题讲座,进一步坚定民营企业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二是适时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依托“同心拾景”公众号、微信工作群等学习交流阵地,开展形势政策、新发展理念学习教育。转发中央、市委重要会议精神,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稳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组织基层商会、会员企业深入学习重要文件精神并开展研讨交流,帮助企业增强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底气和干劲。
(二)“育”字为要强素质,在强化党建引领上重落实
一是推动基层商会、会员企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制定《区工商联2023年民营企业及所属商会党建工作计划》并明确党建重点项目,建立执常委企业和所属商会党建工作台账。党组专题研究调度推动,将党建工作纳入商会章程,增强基层商会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指导基层商会完善党建工作机制,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指导鲁谷街道商会党支部与属地社区及物业企业党组织签署党建共建合作协议,实现党建共抓、基层共治、家园共建。与民营经济统战工作联席会成员单位开展民营企业党建工作调研,汇总各方意见形成专项报告。二是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开展。扩大教育引导覆盖面,聚焦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等重点群体,坚持主题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协同非公党建工作,推动各基层商会和民营企业党组织以学正风,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厚植家国情怀。组织基层商会会员企业、年轻一代企业家代表到八大处红色电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民族文化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参观学习,增强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助”字发力促提升,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上重方法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调查研究。围绕企业经营发展现状,密集调研走访基层商会及会员企业60余次,收集整理企业诉求意见30余条,形成问题台账并跟踪落实情况。组建参政议政智库委员会,汇集41名民营企业家代表、专家学者组成智囊团,动员会员企业家积极参政议政,针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促进“两个健康”提出可行性意见建议。向市工商联报送社情民意和建言信息百余篇,转报全国工商联的22篇中17篇被采纳。二是聚力提质增效,搭建共享平台。召开3场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面对面听取回应企业诉求。统筹各类资源,丰富惠企“政策包”“工具箱”,开展“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送温暖”活动,围绕企业在政策、法律、金融、人才等方面需求开展分层分类服务活动200余场次。政策服务方面,组织参加民营企业标准化公益大讲堂、企业合规用工“云”讲堂活动。举办“石惠十条”政策解读会,服务企业用足用好政策。法律服务方面,积极参与市工商联“万所联万会”交流活动,开展3期检察工作室开放日活动,联合区检法两院为8家企业提供合同纠纷、股权债务纠纷、申请强制执行等法律咨询。开展“法律进商会”活动,举办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商事仲裁专题培训。金融服务方面,联系相关金融机构,为15家企业推送精准融资对接服务。开展注册制下企业IPO上市规划及股权融资公益辅导,为企业讲解掌握IPO上市、新三板挂牌及精选层转板上市难题。人才及就业服务方面,组织18家会员企业参与人才招聘服务。参与“景贤未来人才”工作,会员企业共有三批29人被纳入石景山区景贤人才。与区人力社保局联合举办“春暖慰问”行动,慰问在京务工人员。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举办颁发石景山区优化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聘书仪式暨石景山区优化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走进石景山区政务服务大厅活动,向10位石景山区优化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颁发聘书,提高市场主体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的监督实效。投身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对口协作方面,推荐7家会员企业加入京津冀企业家联盟。联合河北廊坊市、沧州市工商联举办廊坊农产品进社区活动,与天津河北区工商联、湖北孝昌县工商联开展对接交流,搭建资源对接平台拓展合作渠道。接待湖北竹山县代表团召开对口协作工作座谈会和推介会,促进两地企业交流合作。
(四)“宣”字助推塑形象,在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上重特色
一是当好“引路人”,引导践行社会责任。推动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光彩公益事业、“万企兴万村”行动、东西部协作及对口支援合作。北京“23·7”暴雨及洪涝灾害期间,组织区工商联4家基层商会及10多家会员企业,为受灾群众生活保障及灾后重建捐款288.97万元,捐物30.116万元,并带领企业与门头沟区、房山区开展产业对接,助力灾后恢复重建。携手基层商会爱心企业和志愿者参与孤独症日爱心公益活动。发挥民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和主渠道作用,引导民营企业全力稳岗稳就业。引导基层商会、会员企业开展学习雷锋、环境整治、绿化植树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
二是当好“宣传队”,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依托全国、市、区各类媒体及工商联网络宣传平台,打造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网络,集中宣传报道2023北京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获奖企业事迹,树立优秀企业家标杆典型,深化了社会各界对民营企业的正确认识,切实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经验启示
一是筑牢“红色堡垒”,政治引领是核心。坚持党建工作的政治属性,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采取灵活、便捷、高效的方式,推动基层商会、会员企业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增强民营企业家的“四个认同”,坚定民营企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信心决心。着力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营造关心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干事创业和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发挥“红色优势”,激发党建活力是根本。坚持以党建凝聚人心、党建激发活力的理念,积极探索商会党建工作新模式,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服务会员、服务社会的功能,积极促进“两个健康”。坚持主题教育与非公党建相结合,聚焦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等重点群体,持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三是激活“红色引擎”,做优服务是关键。坚持解疑释惑与助企纾困相结合,既关注民营经济人士的思想动态,又关注民营企业的经营情况,一手抓教育引导,一手抓服务支持,着力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重点瞄准企业堵点、难点、痛点,发挥党建优势,强化服务护航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