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40年的光辉岁月。中国企业四十年的成长历程,是改革开放的核心内容之一。
自1995年,华冠开出了自己的第一家自选超市;2000年,进入中国连锁百强企业;2001年,成功实现由国有企业向民营股份制企业的转制;2003年,开始了跨区域经营; 2007年,华冠良乡购物中心店50000平米二期工程完工开业,标志着北京西南一颗璀璨的商业明珠应运而生;2008年,华冠开始投资建设大型“物流冷链生鲜”基地项目,着手打造京西南现代化,一体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如今,华冠总资产已达到5亿元,职工10000余人,公司下属5个控股子公司,涉足投资、商业、食品加工业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以良乡为中心,服务半径50公里,覆盖房山区全部乡镇、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地区及涿州市区主要的街道和社区,覆盖面积3000平方公里的连锁企业。
华冠昂首迈进,在京郊大地崛地而起,正是中国经济腾飞奇迹的一个缩影。华冠成为了改革中的弄潮人,到底经历了什么?又秉承了什么理念?展现了怎样的作为?让我们乘坐时光快车一同巡看华冠的成长之路。
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当我们吃螃蟹的时候总是会非常赞赏第一个吃螃蟹人的勇气,而改革就是要有这样人的带。可以说,时代赋予了华冠特殊的历史机遇,中国改革开放为华冠插上了腾飞的双翼。但华冠的崛起之路绝离不开两位领路人——朝气蓬勃的开拓者张兵和逆市飞扬的航母女舵手肖英。
张兵,作为华冠的创建者,1991年2月,时年28岁调入区服务公司工作,任良乡饮食二店党支部书记。4月底,公司党委又决定调他任修造厂饭店经理兼党支部书记。在当时馒头只有两角五分一斤、油饼八分一个,一年下来,饭店居然赢利三四千元,总收入也增加了,大家对这位年轻的经理无不另眼相看,工作劲头也更足了。
1995年首都一些大的超级市场如物美商城、家乐福等已经开业,经营形势火爆,使他脑洞大开,产生了在良乡也开设一家自选商场的念头。于是他每天往返于良乡和市区之间,转遍了每一家超市,从每一种商品的价格、性能、产地等都作了详细的调查研究,记在本子上。经过几个月的调研,他心里有底儿了,下决心干起来再说。1995年8月西单商场在良乡二街村租用的一处临街房产空闲了。听到这个消息,张兵决定租下来建超市,他的想法得到了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租赁协议很快签订了。
在张兵的带领下,员工们一边进货一边装修,起早恋晚忙个不停,终于赶在国庆节前,位于北关的华冠良乡第一家超市开业了。开业的结果,比张兵预料的还要好,一个营业面积仅有240平方米的小超市,当月销售额就达到62.5万元。首战告捷,之后,筹建每家超市在装修建造时,职工吃什么他也吃什么,职工干到夜里几点他也同样干到几点。大家都说他当官不像官,他笑着说:“我本来就不是什么官嘛,大家伙都干活,我能一个人闲着吗?”正是由于这种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使得他在职工中树起了威信,全公司上下有令则行,有禁则止,政令畅通无阻,也由此从此开启了华冠的扬帆之路。
肖英,北京二商局财贸中专刚毕业,学习商业企业管理专业的她便开始涉足零售,进入一家商场,从零售做起,不久就崭露头角,业绩骄人。从售货员到组长再到楼层经理,特有的商业头脑为她赢得一个又一个展示自己商业才华的机会。随后,肖英的大局观和对宏观的掌控力又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她被委以办公室主任的重任。在这个岗位上,肖英一干就是4年,期间服务过4任总经理,经历了12位领导。
“办公室主任”是个没有人愿意干的苦差,一不小心就得罪人,还是领导的出气筒,尤其领导矛盾比较多的时候,要平衡关系,还要为他们服务。她的为人处事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换来了上上下下的认同和尊重,4年的打磨与积淀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从她加入华冠公司的那天起,就开始重视华冠的营销。她认为一个优秀企业家最大的贡献就是集中精力打造品牌的竞争力和营销力,因为没有一个品牌可以靠自我欣赏能够实现持续发展,没有一个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的业绩而高枕无忧。
2003年初,按照华冠割据式滚动发展的战略,肖英踌躇满志地在涿州走出了异地开店的第一步。肆虐的非典使得肖英的第一步迈的蹒跚而刻骨铭心。为了安全考虑,当地政府禁止所有的企业单位搞开业庆典等活动,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顶着巨大的压力,涿州华冠购物中心4月30日静悄悄地开业了,没有轰动效应,每天都在亏本,肖英咬牙死扛,每天亲临现场与员工同吃同住。?正是这种拓荒牛的踏实与坚韧,肖英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气概,以“敢为男子争天下”的过人勇气带领华冠迈出一个又一个坚实脚印。
拓荒者胼手胝足、历尽艰辛;改革者勇于尝试、敢为人先。正是在张兵和肖英两位领路人的带领下,华冠全体职工抓住了这一难得机遇,殚精竭虑、默默耕耘,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属于华冠自己的发展奇迹。
诚信为本 筑牢发展之基
以诚信赢顾客、聚人气,用诚信谋经营、促发展。自1995年成立第一家超市起,华冠就秉承“永远对得起您辛辛苦苦挣来的每一分钱”经营理念,全体员工以“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共勉,信守“8分利”经营承诺20多年。
张兵高度关注产品质量,为此,他采取的办法就是直接从生产厂家组织货源,避免假货的流入。对采购员严格规定,出现假冒伪劣,发现一例,严惩一例,决不姑息。同时配合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在内部开展了“无假冒商标商品场店”和“购物放心店”活动,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北京市技术质量监督局、市工商局通过严格细致的检查验收,于2001年3月授予华冠“购物放心店”和“无假冒商标示范商场”称号。
对顾客讲诚信,不仅要设法保证商品的质量,更要拿出具体的举措,让顾客在华冠消费后没有商品质量的后顾之忧。2003年华冠商业与消费者协会签订了《先行赔付保障协议》,并缴付给房山区工商局2万元先行赔付基金,消协接到投诉可视情况先行赔付。从此,房山的老百姓口口相传华冠重承诺守诚信!
超过三分之一保质期的商品坚持不收,还差五分之一到期的商品坚决不卖——这也是华冠公开的秘密,是打造良心企业、诚信品牌的根本所在。早在2003年华冠就开发了保质期预警系统,每天预警临近保质期商品,并在超市各经营分店最显眼位置,设立“临期商品专区”,明示低价出售所有临期商品,由顾客自主选择购买。
华冠信守“不欺瞒消费者、不忽悠消费者、不糊弄消费者”承诺的故事有很多。以前,一些有问题的商品退回厂家后,经过变身又继续上架销售,这是很多不法商人和不良企业的惯用做法。这种做法侵害的是消费者利益,损害的是企业形象,时间长了势必会失信于民。在一次和消费者座谈时,一位老顾客讲到,华冠能否保证每一袋面包的质量?会不会出现因为工作人员疏忽,把退回的过期面包重新上架销售的问题?大家都知道面包的保质期也就三五天,在卖场销售也就两三天,退货比较多。华冠总经理肖英当场语气坚定地说:“对过期食品、假冒伪劣产品,我们始终零容忍!要是把过期的面包踩碎后再退回厂家,我看它还怎么重新上架销售?”话音一落,大家纷纷投来怀疑的目光。因为把面包踩碎意味着华冠要自己出钱把这些面包买下了,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损失。面对大家的疑虑,肖英当即带着所有参加座谈的人来到库房,组织员工把所有过期面包踩了个稀巴烂。有些员工不理解,特别心疼,认为这是在糟蹋钱,但肖英觉得诚信面前无小事,维护消费者利益无小事。短期看企业是损失一点点小利,但赚来的是顾客对企业的认同,利远大于弊。
始终保持商品的低价位,让利于消费者,也是华冠展现诚信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商业利润应低于15% ,而华冠却一直维持在10个、8个百分点的水平上。为了保持低价位,除了直接从厂家进货,减少中间环节外,他们把商业回扣直接计入商品之中,进一步压低商品价格,让消费者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华冠购物就是便宜,从而吸引了大量回头客,提高了企业的信誉和知名度。
起初,有些大商场声称要不遗余力挤垮华冠,有的商家向工商部门举报华冠“售假”,个别被查出卖假货的个体工商户也声称是从华冠进的货。区技术监督局一位副局长率六人对所指分店进行了拉网式检查,从早晨一直跟踪到晚上闭店,一连几天,没有检查出一件假货,而那位个体工商户所说的商品华冠根本就没有。子虚乌有的指控,不但没有挤垮华冠,反而使华冠越来越兴旺。
国内贸易总局局长杨树德到华冠检查指导工作,在货架前,他指着标价28.5元一瓶的绿色飘柔洗发液,问同来的市商委一位处长:“是真货吗?”处长回答:“是”“市里商场一般卖多少钱一瓶?”“三十六七元吧”处长还向杨局长介绍了市里一些商场控告房山华冠不平等竞争的情况。由于价格悬殊,有的商场指控华冠,而飘柔公司广东总代理的解释是:“你们一次只要十几箱、几十箱,人家华冠一拉就是一大车,价格上能没有区别吗。杨局长听了笑着说:好,好。”
由于信誉高,华冠不但成为飘柔公司销售大户,而且还是宝洁公司、康师傅方便面、可口可乐、京华茶叶等名牌厂家在房山的总代理。一次美国宝洁公司北方总监到华冠考察,看到他们的产品很受重视,销售量也大,连声称赞并当场决定把华冠定为有相当规划和发展前景的DTM大店,每年按销售额的2.6% 提取奖励。良好的商业信誉,不但使当地的消费者受益,还赢得了国内外客商的青睐。
重诺守信有时也给华冠造成了一些利益损失,但诚信经营给华冠换来50万不离不弃的忠实会员,也打动了全球最大的自愿连锁组织“SPAR国际”,使得华冠成为其在北京的唯一合作伙伴。
勇于探索 在实践中创新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回顾23年的风雨历程,华冠秉承“聚焦零售,实现滚动式割据发展;以先进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以学习型企业打造人才体系,带动业态创新,使之充满活力;从而可持续回报员工、回报股东、回报社会”的宗旨,不断的创新发展,在“立足房山、服务房山、扎根于房山”的同时与国际著名连锁机构荷兰SPAR合作,打造北京连锁新模式暨SPAR华冠,通过全球零售企业间互相学习,积极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新鲜、丰富、物超所值”的商品与优质的服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方式正在发生转变,商超模式也在不断变化,“轻型消费”“垂直类商超”“电商”等概念的脱颖而出。在采取各项措施不断巩固加强实体店经营外,华冠积极发展互联网业务,并适时的开展了多项线上线下全渠道模式的营销,分别与京东到家、淘宝便利、百度外卖、美团外卖、飞凡等多家互联网平台合作,其中,与京东到家的合作在2015年双十二促销活动中,当日订单数量在京东到家合作商户中北京范围内排名第一位,全国排名第三位。
为了方便各层次用户的支付需求,开设20多种互联网支付方式,有微信、支付宝、京东钱包、京东白条、apple pay等;为扩大企业影响力,不断加大企业形象的宣传力度和开展营销活动,在飞凡电商、糯米网、口碑、智慧图等宣传平台上的营销活动分别取得优良的成果;为加强公司会员的凝聚力,采用会员积分、拉卡拉积分、微积分、汇积分;此外,加入第三方商城使淘宝、京东商城、B2C等平台为公司提升效益发挥了更大功效,而自身设立的华冠生活平台,也为公司品牌效应向社会扩散和拓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2017年,是中国零售业最具个性化、多元化发展的一年,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华冠提出“不忘初心,匠心打造人货场”的战略,重新调整组织架构,形成了符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和满足顾客消费需求变化的事业部及数字化运营中心和相关的支持部门,引领企业向平台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全渠道发展转型。
华冠全体干部员工协力同心,新增和改造提升了直营便民服务网点近30家;创造了年销售额同比增长两位数以上的好成绩;同时,安排就业近千人;并获得“2017年度北京商业创新品牌”荣誉称号。推进实体商业转型升级,加速 “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华冠生活在线APP上线运营,消费者即可到华冠实体店采购,也可在华冠APP上一键完成购物支付,可选择到店自提,也可选择送货上门,一公里范围内30分钟即可送到家。
另外,华冠还与房山内相关企业联手尝试的“超市+餐饮+线上+服务”的新模式体验店——华冠乐活城店,刚开业就成了网红店。这家店不仅线上线下融合,还引入了社区居民生活所需的功能性服务如:“冠先生”堂食在现场买完就能吃,干洗店、早餐、老字号糕点茶叶专柜、修鞋改衣配眼镜等项目。通过“实体零售+互联网”的多样化结合,把实体店打造成了一个功能复合化、环境愉悦化、服务生活化的社区服务中心。
下一步,华冠还将以民生刚性需求为出发点,为疏解提升补便民商业短板,力争在三年内,在房山区145个社区,解决蔬菜网点、早餐供应和便利店建设这三项刚性需求,将生鲜超市开进社区,满足百姓一日三餐的基本需求,利用华冠中央厨房的加工、冷链和物流优势,在超市内搭载早餐供应,并与各乡镇街道携手,在拆违拆临后缺少便民设施的社区,优先补缺 布网点,满足老百姓对开门七件大事的刚性需求,持续提高生活性服务业的品质和效益。
练好内功,夯实基础,坚持创新,滚动发展。华冠正在用自己独有的方式,为建设国际化的北京、推动京冀协同发展、为民族零售业的腾飞正在发出自己的最强音。
不忘初心 勇抗社会责任
“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脉息息相关,没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没有社会的大好环境就没有企业的良性发展,承担社会责任,是华冠义不容辞的责任”。20多年来,华冠积极用行动诠释为民便民利民的责任和担当。
在参与社会公益方面,2008年5月12号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很多的汶川同胞被掩埋在废墟之下,他们在废墟里焦急地挣扎,漫长地等待,渴望求生。那废墟之下的渴望求生的眼神,那望着废墟声嘶力竭呼喊亲人的令人心碎的呼叫,震撼着国人的心,也敲打着华冠的爱心之门。
董事长张兵在员工面前大声地说:“汶川的父老乡亲就是我们的亲人,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血浓于水、情深似海,我们是一个和睦的大家族,地震夺去了他们的家园,夺去了他们的亲人,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帮他们渡过难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爱心汇聚震山川。让我们手挽手,让我们肩并肩,众志成城重建家园。因为我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
5月13日清晨,在张兵的感召下,由华冠发起的爱心捐款在华冠所属各门店有序开展,17余万元的善款通过红十字会及其它爱心机构带着华冠人的真情送到了灾区。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来最强暴雨。夜里12点半接到区委、区政府的指示:要求在?2小时内将600份应急食品送到少年军校。你顶着暴雨,趟着滚滚的洪水赶到公司,组织员工将面包、火腿肠、矿泉水等食品分袋装好,安排公司最有经验的司机,冒着大雨和袭来的洪水,经历种种艰险,终于准时将这些食品送到了少年军校。
严重的洪涝灾害牵动着华冠每一名职工的心。当灾难来临之时,10000多名华冠人发出“让受灾的百姓能喝上水、能吃上饭、能有地方遮风避雨”的共同心声。22日上午,华冠配送中心的工作人员,用最先进的配送车运送,将3万份食品送到了受灾最严重的河北镇政府,保证食品能够按时到达灾民手中。23日下午,华冠配送中心克服夜间行车的危险,历经8小时,将5000份食品送到霞云岭乡政府。
抗洪救灾事件中,华冠商业共派物流配送车出车200多次,运送各类物资1500余万元,并捐赠物资及现金共计50万元,用于灾后重建工作。
华冠人以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表现出了“洪水无情,人间有爱”的精神,更体现出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作为房山区应急物资供给的坚强后盾,华冠公司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抗洪救灾的胜利承担了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你把赤城的情爱撒向穷乡僻壤,野岭荒山;你把满腔的热血献给父老乡亲,桑梓故园;给人无限温暖,多少次慷慨解囊,叫人泪湿双眼……”
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华冠坚持开展农超对接,保证百姓菜篮子,推行放心早餐工程。2006年起,开展生鲜自营,推进农超对接,目前,已经与海南、福建、内蒙、新疆等全国近30个地区、70多家农产品生产基地,签订了产销合作协议,有力的保障了区老百姓的菜篮子,以此来降低百姓的生活成本。
由于日本的核辐射事件,导致“抢盐之风”席卷了全国的大小超市,货架上的盐瞬间被抢购一空,1.5元左右的一袋盐,在市场上已经被买到了30元。当时正赶上华冠商业在召开年度工作总结和部署大会,董事长张兵听到这个消息后,当场站起来宣布三件事:第一、华冠各门店的盐,一分钱都不得涨价;第二、物流中心组织车辆随采购去盐业公司拉盐,各门店限量卖盐,保证来店的顾客都能买到;第三、维持好现场秩序,有序疏导,确保顾客人身安全。
令人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一大早,抢盐队伍又大包小包的回来了,要求退货,华冠全部同意。作为一个商家,挣钱是主要的但不是第一位的,华冠退的是盐,扛起的是社会责任;损失的是有限的利润,换来的是社会大局的稳定。
华冠在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得到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华冠商业位列中国连锁百强第73位,中国快速消费品连锁百强第40位。华冠商业先后荣获全国诚信兴商双优示范单位、全国商贸流通服务业先进集体、重质量守信用企业、“三八”红旗集体、守信企业、社会信用AAA级企业、全国“万村千乡”工程优秀试点企业、北京市商业名牌企业等荣誉称号。被中商联授予“2016中国社区商业创新十佳品牌”,被北京市企业评价协会评为“北京市诚信企业”荣誉称号。2017年初,华冠再次入围北京商业百强榜,并荣获北京商业品牌创新大奖。
改革不停息,发展不止步。在前进的道路上,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既有艰难险阻,也会有鲜花掌声。愿华冠在商海的浪潮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在商业的领空里,搏击长空,展翅翱翔;脚踏在商业的沃土,不断耕耘,播撒芳香;在企业竞争的领域中,勇于进取,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