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安钟岩,会惊讶于她创建的这些“硬”实业——北京丰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中心、北京丰意德工贸有限公司、北京和玺建筑成套木作系统有限公司,这些实打实、硬碰硬的“实体经济”,好像都是与女性不搭边的产业领域。
接近安钟岩,会感慨于她的忙碌和快速的节奏——一个接一个的日程安排、迅疾而有力的步伐、连珠炮一样射出的话语、不时响起的电话铃声。她还有各种各样的社会职务——北京市女企业家协会会长、北京市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行业协会会长、丰台区女企业家联谊会会长等。
观察安钟岩,会纠结于她是一位企业家,还是一位慈善家——她在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踊跃捐款捐物,她为数十户贫困家庭送去彩电以便收看春节联欢晚会,她赞助老龄女性成立合唱团一直唱到了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她向白求恩曾战斗过的革命老区捐赠数百套桌椅和数万种图书,她资助数十位贫困家庭的学子完成学业走上社会……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真不知她在社会公益事业上花费了多少心血和代价。
了解安钟岩,会质疑于她是一位财富的拥有者,还是一位躬行于社区的草根民众代表——为了一个修建过街天桥的提案,她在提案前多次亲身体验过马路的不便和风险,有关部门落实后,她又一次又一次地从天桥这头走到那头,又从那头走到这头,为的是给“人民代表提案反馈意见”写出实事求是的评语……这样的事情很多,可以说她的每一个人大代表提案,都费尽她的心思,充满了女性的细腻与较真。
她究竟拥有怎样的内心?是什么支撑她一步一步创造了价值数亿元的产业?又是什么激励着她在事业的顶峰保持着持久的激情与动力,在创造财富人生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精神价值世界?
如果你只看到安钟岩创业的激情、处世的热情、精力的旺盛以及做事的练达和财富的累积,那就一定没有找到真正的答案。纤弱的女子何以具有如此之大的气魄!纤小的心房何以能够撑得下如此繁多的事务!纤细的肩膀何以扛下如此这般的重任!在安钟岩的内心,一定还有超越这些表层的存在,也许那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抑或是一种被称为情怀的东西。
回顾她的事业之初,你会强烈地感觉到,那时的安钟岩就是要做一个不甘人后的领跑者、一个与众不同的奋进者。
高中毕业参加工作当学徒,别人三年才能出师,她仔细琢磨师傅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对照教材反复过脑过手,半年就能独立操作;刻苦工作、完成好本职任务的同时,她却不忘知识的力量,挤出业余时间复习高中课程,考上了职工大学从而跻身于“天之骄子”行列;20岁刚刚出头,她就被评为“技术过得硬标兵”,她自我要求严、工作标准高、技术过得硬的事迹,被刊登在《北京晚报》上;凭着苦干加巧干,她又连续三年被评为“新长征突击手”“市级先进工作者”“优秀团委书记”,被称为身边年轻人的榜样。
可以说,那个改革大潮风起云涌的时代、那个激情创业敢为人先的年代,那种勇于实践精益求精的时代精神都在她的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也许就是从那时起,她已经以一名“突击手”的状态,开始了她自己事业和精神上的双重“新长征”。
安钟岩的第一桶金,得益于她对服务品质的极致追求。
80年代初期,当她和几个年轻人丢掉铁饭碗,共同创立一个综合服务社的时候,她并未想到她对服务品质的极致追求会成就了她。有一天晚上,一个国营单位急需几个打印机墨盒,连打几个电话都没有人愿意送,只有安钟岩接到电话后,自己开着摩托车一路加大马力从西城赶到南城,解了这个单位的急需。因为安钟岩认为,商业本质上就是为客户服务,要把商业做好就必须把服务做到最好,哪里需要服务,就要把服务送到哪里。这个单位负责人感慨于她的服务态度,把自己单位的办公用品都包给了她。安钟岩捕捉商机也是从提供服务着眼,当南方城市流行音乐磁带时,她觉得不但北方的城市人应当享受音乐的快乐,就是县城和农村人也应当得到同样的待遇,当她把服务送到的时候,财富也回报了她。
令人想不到的是,安钟岩在事业上的升级突破,却是源于她对清风正气和公平公正的追求。
上世纪90年代初,她和几个姐妹去驾校学习汽车驾驶,虽然拿到了驾照,却惹了一肚子气,更听到看到了很多令人不愉快的事情。那个时候,能不能拿到驾照,全凭教练教不教,怎样教?听教练说怪话、讽刺话不说,还要面临“吃、拿、卡、要”等不良风气。安钟岩和几个姐妹一商量,立志自己成立一个驾校,她们希望这个驾校风清气正,也希望事业一帆风顺,就给这个驾校起了个“丰顺”的名字。这样一个事业的出发点,却以独一无二的服务要求和服务品质赢得了无数学员,也因此造就了北京驾驶员培训行业精品服务的著名品牌。
如今,就连素以严格苛刻著称的德国奔驰公司,在经过一年多的市场调研遴选后,也选择了以丰顺驾校作为唯一合作方,共同开设全中国第一家以“尊重生命,零事故驾驶”为理念的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驾驶学院。他们看中的,绝不仅仅是丰顺驾校现在的规模与品质,还有深深蕴藏在丰顺驾校发展历程之中的独特文化。
细细品味安钟岩的创业往事,真的会发现一股精神价值追求的清流浸润其中,而只有把握住这股清流,才能真正理解安钟岩处于事业顶峰时干的那些事儿。
走上事业发展的高处,安钟岩没有选择去过所谓的“成功者”生活,相反,她却选择了一条让很多人看不懂、理解不了的路,为此,甚至有人把她的选择当成“安钟岩现象”来加以探讨。
资助失学儿童、捐资“母亲水窑”……这样的事情安钟岩做了不少;每有地震、洪灾、泥石流、海啸发生,捐款捐物献爱心,总是少不了安钟岩的身影;每到逢年过节,福利院里的老人和儿童就会收到安钟岩亲切甜蜜的话语;寒冬酷暑中的基层居委会、派出所、看守所,会收到她送去的空调、电暖器和电脑;不但投资改造驾校开设残疾人课程,还热心关注社会上的残疾事业;她的身影,还出现在边远贫困的革命老区,给那里的学校送去桌椅、送去书籍;她还有很多社会兼职,经常从一个会场赶到另一个会场……
有人说她是不务正业,不把精力和心思放在企业经营上,却总是忙于那些与己无关的事情;有人说她是图慕名声,怀疑她担任那些社会兼职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还有人说她是白白浪费金钱,那些无偿的捐助和资助什么也换不回!
听到这些,安钟岩嘴上什么也不说,行动上却一如既往。安钟岩心里知道,她什么也不为、什么也不图,只为自己心中的一个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想法:看不得别人苦,总是想尽自己所能给予别人甜!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说有一类人是给予者,那么安钟岩就是给予者的典型。在她的心中,利他是第一位的价值追求。她在事业上浓墨重彩的成功,只不过是她帮助别人、乐善好施的绘画底色;如果说她在事业上的投入像浓烈的火焰和奔腾的海浪,那么安钟岩在给予他人、回报社会方面的所思所为更像是轻柔的月光、清淡的花香以及深深的湖水,源源不断地散发出幽幽的馨香,轻轻抚慰那些因为生活困苦而疲惫失望的心。也正是因为人世间存在给予者,才让那些受助者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暖和来自他人的关怀。
安钟岩连续多年当选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履职尽责,服务人民”是她时刻怀揣在心中的八个大字。她说:“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她把平实的话语转化向政府建言建策、为百姓分忧解难的实际行动,深入社区广泛调研,她从关注儿童到关怀孤寡老人,从治理交通安全到整治社区环境,从农村医疗到城镇养老等等,这些年提出建议30多条,有的还被作为典型提案刊登在《人民日报》上。对安钟岩来说,人民代表不仅仅是荣誉的光环,更是责任的重担,只有踏踏实实地履行好职责,才能无愧于人民代表的称号,才是对人民、对社会的最好回报。
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创造与毁灭、给予与索取,这些人世间的永恒主题,被远方的地平线分割为天上和地下。也许只有漫长的等待,才能最终证明哪些人的心在天上,哪些人的心在地下。30多年的创业路,就是安钟岩30多年的奉献与给予之路。安钟岩之所求,不过是看到这些受助者发自内心的微笑,那一声声“安妈妈”所带给她的满足,胜却人世间最昂贵的饕餮大餐;那通过紧握双手所传递的人间真情,远远超过世界上最稀有的感官享受。
越是走近安钟岩,就越会坚信世界上真的有那么一种人,他们在财富创造上的成功,只不过是他们听从内心呼唤的垫脚石,而帮助他人、安抚他人、温暖他人,才是他们真正的人生高处。
也许,这就是安钟岩人生价值追求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