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恒通创新赛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荣誉室里有一张照片特别引人注目。在北京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全国劳动模范代表时,与北京恒通创新赛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志强亲切握手的场景。
1978年以前,孙志强不过是众多农民中的一员,普通的如同庄稼地里一棵玉米,如同大海滩上的一粒沙子。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孙志强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迈出了坚实有力的铿锵步伐,踏着新时代的节拍,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谱写出当代农民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壮丽诗篇。
春风中迈出坚定的步伐
孙志强出生于1959年。1978年初中毕业后,为了改变命运,不再像父辈那样艰辛地活着,他想方设法求友拜师,来到琉璃河建筑队,当了一名瓦工。由于他不怕吃苦,肯于学习,又善于思考,为人憨厚诚实,做事勤快认真,深受师傅喜欢,也得到领导的信任,他很快担任了施工员,工长。雄鹰展翅需要辽阔的天空,骏马疾驰需要广袤的草原。为了寻求更大更快的发展,1984年,建筑队加盟房山建筑集团总公司,孙志强担任总公司直属二处处长、二公司经理。
孙志强志存高远,他深知自己文化底子薄,学习技术更加努力。
那一年的暑期特别热,孙志强在工程上遇到一个技术问题,需要运用高中的物理与数学公式来计算。盛夏的烈日烤得他脊背发烫,他蹲在简陋的工棚旁一遍遍计算、画图,过了三个小时仍然没有结果,他产生了迫切学习的愿望。当时石景山工地附近有一所中学,晚上为准备高考的社会青年补习高中课程,那时候门卫制度还不严格 ,他每天下班后就“混”进教室,为自己“充电”,后来还自己花钱专门请教师系统补习高中课程。1988年,他脱产到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系统的学习建筑知识。8个月后,他参加了北京市建筑系统组织的土建技术员考试,18个区县的数百人参加考试,孙志强的成绩名列前茅。房山有近百人参加考试,获得技术员证书的仅有三人。许多年后,他感慨道 :建工学院赋予的知识底蕴是我后来不断攀登新高峰动力。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北京市建委评选北京建筑结构最高奖——结构长城杯。
此时,正在承建北京报觉寺小区25号商住楼工程,他心中憋着一股劲,一定要第一个揭下“皇榜”。孙志强决心带领企业闯出一条新路,手中的法宝就是两个——用埋头苦干的精神和科技创新的勇气。建造25号楼,半夜哪怕睡了,孙志强想起一个新点子,大家立马穿衣起床开始研究,去工地实验。当时国家建设部在建筑结构施工中提倡十项新技术,他们在这项工程中精心施工,严格把关,采用了七项。为解决百姓装修难的问题,在全国范围率先推出了住宅工程用户使用说明书和保修卡。
他们采用了国家建委在建筑结构施工中提倡的新技术,尽管增加材料费用300多万元,但在评审中赢得了专家的一致好评。最终,北京报觉寺小区25号商住楼工程荣获北京市“结构长城杯”第一名。
1999年孙志强所率领的建筑队又获得了国家建筑最高奖“鲁班奖”,打破了北京市18个郊区县“鲁班奖”零的纪录,更令世人对房山建筑队伍刮目相看。英国结构工程师协会主席桑本博士参观后钦佩地说:“你们的工程,世界一流。”国家建设部总工程师姚兵同志为该工程题词:“精工细作、科技创新、名牌战略、行业领先。”获奖后,首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先后有全国1500多家建筑企业、6万多人前来参观。
“长城杯”和“鲁班奖”给了孙志强极大的鼓舞,房建二公司像高扬风帆的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1999年,承建的金融街金龙公寓综合楼再次获得北京市“结构长城杯”和“国家建设工程银奖” 。在金融街金龙公寓住宅楼工程,他们首创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创新控制粉尘污染措施、地下水的二次利用等技术革新,被评为绿色样板工地。在承建的良乡海逸半岛项目,整体荣获北京市结构长城杯和市级安全文明工地。其人性化的设计和现代化的休闲功能使该小区成为良乡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几年间孙志强率领房建二公司连续创建了多项市级样板工地、市优工程、市级文明工地:获北京市结构长城杯8项,国家“鲁班奖”一项,全国“信用AAA级企业”……1999年获得中国质量管理协会授予的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奖,2000年孙志强被中国建筑业协会授予全国建筑业企业优秀企业经理。此后,各种荣誉纷至沓来,孙志强先后获得了北京市质量管理优秀企业家、全国建设系统先进个人、全国优秀项目经理、首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爱国立功竞赛标兵等多项荣誉。孙志强和房建二公司在北京建筑业名声大噪。在鲜花和掌声面前,心地朴实但志存高远的孙总并没有陶醉,他毅然迈开双脚,朝着远方的目标前进。
敢于弄潮,华丽转身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这是宋朝著名文人潘阆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名句。孙志强就是这样一位有胆有识的弄潮儿。在首都建筑业,孙志强是众所周知的能人,他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提出和推广住宅使用说明书和质量保修卡,为百姓的住房装修解决了后顾之忧。申办奥运期间,他在金融街工地建成了第一个“绿色环保花园式工地”,为控制北京市大气污染,为北京申奥成功做出了贡献。他通过多项QC攻关成果,解决了建筑领域的大量通病,其成果至今在北京市结构长城杯的施工中推广使用。
了解孙志强的人们都知道,他为人低调,不善言谈,不会打牌,不会跳舞。有人开玩笑说,我们孙总的最大业余爱好就是盖房子。在京城建筑业打拼多年,他的团队能够出类拔萃的秘诀就是率先示范进行科技创新。 他先后发明了“楼顶板模板支撑节点”、“木塑墙板型材”、“木塑微发泡复合材”等技术创新,获国家专利16项;在他的带领下,公司科研攻关小组研发了全新的“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组合式梁板柱定型模板、BBF-4防裂高弹聚合物砂浆、BBF-5瓷砖粘结剂、附着式振捣等巧妙实用的工艺技术创新,继而又研发出BBF-3建筑保温聚合物砂浆、丙烯酸弹性内外墙涂料、水泥轻型陶粒隔墙板等产品。这些技术创新得到中外专家的一致好评,荣获北京市一等奖4项、全国QC大赛一等奖3项、获国家专利8项。形成了强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孙志强主编的《建筑业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实用手册》和《论清水混凝土施工》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得到了国家建设部和业内专家的好评,获北京市现代化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2000年,为了拓展经营领域,孙志强成立了北京金恒通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四年后又组建了北京金恒通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这个集团公司包括翔远装饰有限公司、浩然混凝土有限公司、福良苑假日酒店,北京金恒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长阳金恒通达建筑有限公司,长阳污水处理厂、“恒通科技”研发基地等八家企业。其中涉及建筑施工、市政路桥、房地产开发、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建筑机械设备租赁、装饰装修、木塑模板加工、三星级酒店、物业管理等诸多领域,总资产超过5个亿,年产值8.5亿元,形成了以建筑、房地产业为龙头的多元化产业链。2008年企业完成产值5亿,上缴税金3100万,成为房山区民营企业的“大哥大”。企业不断壮大,名声远播京华。在汹涌澎湃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孙志强辨识潮流,认准方向,高扬风帆,不断把企业的航船驶向新的彼岸。
中共十七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富民强国的战略新理念。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再利用成为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复合材料木塑模板、木塑墙体等代替了钢模、木模获得国家专利之后,孙志强萌发了一个大胆的创新发展构想:建一处属于自己的研发基地,开发建设一个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现代化工业科技项目,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完成从传统的建筑业向新型建材业的历史性转变。2006年“赛木”产品的研发和推向市场,是孙志强和他的团队在新的征程上迈出的第一步。2008年孙志强与北京化工大学合作的“赛木”研发基地落成了,从此“赛木”开始大规模多层次的研发生产。
赛木主要原料是各种废旧塑料和废木料及农作物秸秆等,是全新的绿色环保产品。材料本身还可以全部回收,多次重复利用,是节能、节水、降耗的现代化新型工艺产品,真正使资源物尽其用,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在没有任何成功模式可以参考的的情况下,孙志强和团队研发团队用2个半月集中实验了20多次、研发费用花了近700万元都没有成功。有的技术人员一度丧失了信心,孙总鼓励大家说:“实验可以失败,机器可以损坏,但是意志不能垮,信心不能败溃。”那几年,除了正月初一,他没有休息过一天。无论春夏秋冬,他总是夜以继日地奔波在车间、实验室和施工现场。多少个星光满天的夜晚,工棚里他与伙伴们面对图纸,计算、推敲、论证;多少个烈日似火的午后,他奔走在施工现场反复勘察、试验。为了开阔视野,为了掌握最新技术,他率领科级人员远赴日本了解相关的信息。为了使产品的各项性能达到国家标准,他请天津国家防火检测院对产品的防火性能进行极限试验,到国家建筑科研院做墙体的拉伸极限以及荷载极限试验。
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2009年,长阳镇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镇域北部10多个村庄整体拆迁改造,短时间内需要大量的回迁安置房,满足数千户居民的居住问题。恒通集团抓住这个机遇,从设计、生产、加工、安装、绿化及室外工程。只用了3个月,不用一砖一瓦,按绿色施工理念,户型设计舒适大方,水暖气电便捷通畅,居室明亮,院落整洁。12万平米的安置房,建成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赛木小镇”,1200余户老百姓在春节前拎包入住,居民满意,政府满意。赛木产品在房山区城市化进程中大范围应用,创造了闻名京华的“房山速度”。
三年后,“赛木”产品广泛用于在房山区的整体房屋的建设,得到了区政府及社会各界的一致称赞。 2012年7月21日的北京突降暴雨,房山是重灾区,雨量历史罕见。拒马河、大石河上游洪峰下泄,疯狂肆虐,山洪暴发,公路损毁、桥梁冲断,房屋倒塌。面对数万受灾群众,市区领导要求在短期内为灾民建设安置房。如果用传统的水泥、钢筋、砖石盖房,不仅造价高,费时费力,而且不能让灾民尽快入住。危难时刻,恒通人勇于担当,肩负起安置房材料供应的重任。“赛木”也又一次显示出独特优势。
狂风暴雨中孙志强撑着雨伞,奔走在山路湿滑、泥泞一片的佛子庄、周口店、洪寺安置房建筑工地。每天几百个电话催发材料,嗓子喊哑了;烈日下风雨中协调工程进度,皮肤晒黑了,双腿站肿了;为了提供技术支持,曾经四天四夜没有合眼,当看到一幢幢安置房拔地而起的时候,他竟然靠在墙体上睡着了。仅仅十天,8万平米整齐舒适的安置房鳞次栉比,水电气一应俱全,灾民们顺利入住。赛木样板工程充分发挥了示范效应,它不仅绿色环保,而且组装式便捷省时,是传统建材建设时间的三分之一。此后赛木产品广泛应用在北京第35中学房山分校教学楼、长阳镇葫芦垡村、十渡镇马鞍新村安置房项目中,2015年9月中国第四届兰花大会在房山举办,以“空谷幽兰”为设计理念,约2万平米形似花瓣的的主展馆建筑也是恒通公司仅用六个月时间建造的。
十年春风秋雨,孙志强带领他的课题小组,在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展拓新领域,掌握了新型环保赛木材料系列制品成型的关键技术,形成了四大系列30多种产品,先后取得了96项国家专利,通过了国际上的“三标一体认证”;在孙志强的倡导下,恒通科技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了《无机集料阻燃木塑复合条板建筑构造参考图集》,以及《建筑用无机集料阻燃木塑合墙板应用技术规程》。“赛木”在建筑业掀起了一场风暴,成为我国第一个木塑新产品及应用的研究基地,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重点支持的环保项目。被国家住建部和科技部确定为建筑节能新材料产业化示范基地、住建部低碳住宅产业化科技示范基地以及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和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30年来,孙志强率领团队开拓前进,企业日益强盛。说到成功的秘诀,他认为离不开“三种精神”——执着的敬业精神。与时俱进的科技创新精神,永不言败永不停步的开拓进取精神。这三种精神的核心是科技创新精神。而民营企业家的科技创新必须与时代的节拍同步,应该时刻关注国家乃至全球政治经济发展趋势,才能使自己的企业健康发展,才能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成为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恒通从未停止追逐的脚步。2015年8月,恒通科新一轮产业升级正式拉开帷幕,公司投资建设“三维物联一体化墙板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打造智能生产线,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工厂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中心根据设定订单生产流程自动运行,中控中心轻松掌控产品加工工序和生产进度,物流中心实时追踪产品位置等电子信息,信息化中心收集各类信息化数据。新的产品面向更广阔的装配式建筑领域,生产线基本属于自主研发,现在能根据用户需求生产出几十种不同类型的产品,生产成本降低10%,人工成本降低了20%,功效提升了30%。科技研发团队充分利用在复合材料领域和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积累的技术和经验,积极推进新项目的研发。面对技术困难,他们群力攻关,艰难探索; 面对技术瓶颈,他们知难而上,志在必得;面对新的科技,他们学习进取,如饥似渴,在科技研发的道路上 他们步履铿锵,踏歌行进。
截至2018年6月,恒通已经取得国家专利证书的专利权有96项。最近两年,新的无机墙板产品研发成功,同时解决了韧性和强度两大技术对立难题,大大提高赛木房屋的装配化率。这种新墙板迅速推向市场,已经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高强度枕木的研发成功,替代传统铁路枕木,防火能够达到A级的标准。此项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又一项技术空白,在国际也处于领先地位。
在习近平总书记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孙志强率领恒通已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目前,恒通产品在澳大利亚、蒙古国、安提瓜、科特迪瓦、利比里亚等国生根开花,在非洲、拉美、大洋洲、东南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额逐年攀升,越来越多的国际客户对“赛木”情有独钟,赞美有加。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0年风雨兼程,同舟共济;30年众志成城,扬帆激进。2017年10月,在恒通公司30年庆典大会上,孙志强看着当年与他一起风里雨里摸爬滚打的老职工,看着近些年来到公司的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他说,30年弹指一挥间,我们大家携手并肩,一路走来。有坎坷、有泪水,也有开心的笑容,欣喜的收获。恒通从建筑业起步,从小到大,迅猛发展,如今在新型建材行业傲视群雄,靠的是改革开放好政策,靠的是政府与人民的鼎力支持,靠的是公司上下齐心,众人划桨开大船。今天我们已经走向工业4.0时代,恒通迎来黄金时代,我们还要继续扬帆激进,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把恒通做大做强,再攀高峰,书写了恒通人最壮丽的华美诗篇。
承担社会责任,爱心回馈百姓
孙志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责任”:“我是农民的儿子,是这块土地养育了我,是家乡父老乡亲培养教育了我,如今我成为改革开放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让乡亲们也富裕起来,让新一代农民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酸日子,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发展赛木就是要尽我们的最大的努力,让房山的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新鲜,环境更加美好。”
1998年,为了报答家乡父老的厚爱,他为十渡深山区卧龙村免费建起了一座漂亮的教学楼。当年南方发生特大洪水,公司又捐助10万元支援灾区。从1998年开始,公司和孙志强个人出资,为琉璃河周庄小学、十渡镇、良乡苏庄大街改造、刺猬河滨河公园建设,云居寺修复项目、佛子庄乡政府等单位累计捐款捐物超过2000多万元。
2001年,全国妇联和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和爱心人士资助西部贫困家庭修建“母亲水窖”,孙志强得知消息后立即资助20万元;2003年北京抗击“非典”、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的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孙志强都是第一时间慷慨解囊,率领公司领导层捐款捐物。
近几年,孙志强与他的企业积极与相关慈善组织合作,先后与北京市光彩促进会、北京温暖基金会签订长期合作合同,连续十年,公司每年都给北京市温暖基金捐款50万,通过政府慈善组织的平台,更广泛地帮助社会各界亟需帮助的人。近年来,孙志强与他的企业累计捐助3000多万元。
作为企业家,孙志强更深刻认识到输血不如造血,资助钱款不如资助项目的道理。他认为民营企业家应该在提高农民素质、拓宽农民致富渠道、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方面竭诚尽智。在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恒通公司与长阳镇马场村、南窖村结成帮扶对子,投入资金、设备,提供致富项目,负责技术培训与产品回收销售,有力的推动了房山区的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
当然,孙志强的爱心更多表现在对公司的员工的真诚关心与爱护,他常说:“恒通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大家的支持与奉献。30年来,只要公司员工有困难,他与公司都会鼎力相助。2003年的初冬,公司的施工员孟凡友手中拿一张血癌的诊断书,在家门口久久徘徊。那晚全家人哭成一团,彻夜难眠。孙志强知道这件事后,大手一挥:“治!找最好的医院,请最好的大夫,而且必须要治好。”他与领导班子带头捐款,公司员工也纷纷解囊相助,当公司领导把沉甸甸的30多万送到孟凡友手上的时候,这个七尺男儿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这30多万,相当于他十多年的工资,这不仅是一家人的救命钱,更是公司全体员工一份真诚的爱心。
孙志强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优秀企业家”“全国优秀项目经理”等30多项市级和国家级荣誉称号,还是房山区政协常委、北京市第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北京市工商联合会常委、房山区工商联主席,全国工会十五大代表。
孙志强从来没有把这些社会职务看做一种虚职,更没有当做炫耀的光环,他认为这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他是恒通集团公司的掌门人,工程进度、技术公关、市场展拓、人事安排、财务管理,发展前景的思考与规划,都需要他筹划、决断;然而,繁忙的工作并没有影响他承担市政协委员和工商联主席的职责。孙志强把参政议政的目光聚焦在房山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聚焦在老百姓关注的切身利益方面。每年的政协会议召开之前,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详细真实地了解老百姓的所需所急,掌握第一手资料数据,认真写出有质量的提案。为改善良乡卫星城的建设,他前瞻性地提出了“《城镇建设基础设施要有超前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住宅区的功能空间 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 开发地下停车场》《关于生与生活用水资源二次回收利用》等提案和建议,在关注民生方面,他撰写了《关于强化和规范劳务市场,建立合法诚信的市场环境,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建议》《关于加强基层民调组织建设的建议》等几十个提案。孙志强不仅提出解决问题的紧迫性,还通过调查研究,与相关部门座谈,找出问题的结症,为政府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意见。因此,他的许多提案被评为优秀政协提案,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采纳和推广。
孙志强连续几届担任房山区工商联主席,他认为自己的责任是引领房山区的非公经济和民营企业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健康发展,做大做强。一方面他经常与区内民营企业家推心置腹地座谈,带领他们到外省市知名企业参观学习,求师拜友,博采众长。另一方面孙志强还利用恒通集团的优势,为本地民营企业解决了许多具体困难。房山区工商联党组书记焦启超说:“恒通集团的发展方向不仅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又紧跟时代步伐,总是站在时代的前沿。孙总是房山民营企业的领头人、带路人,近年来,房山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孙总的引领与智慧贡献功不可没。”
追逐新梦的诗意人生
2015年3月,孙志强刚刚进入55周岁,恒通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这或许是上苍给他的最好的生日礼物。
这是房山本土第一家上市公司,一个民营企业能够上市说明这个企业资金、技术力量雄厚,产品在市场上受到青睐,社会信誉度高。公司上市后不久,恒通投资打造智能生产线,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新一轮产业升级正式拉开帷幕,新的产品面向更广阔的装配式建筑领域。恒通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把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相融相通,在国内国际的大舞台上尽显风采。
一心扑在事业的孙总或许不会作诗,但是,他的人生就是诗意人生。这样的人生既充满激情,又富于理性。既有满腔的热情,又有冷静的思考;既有科学规划,又有坚定的脚步。采访尚未结束,工作人员提醒孙总下个行程,孙总匆匆告辞,望着他奔赴远方的车轮,我知道,此刻他的心中,一定正酝酿着更加壮丽的诗篇。